【致敬劳动者】原海鱼:在平凡岗位创新出优
□本报记者 程芳
6月18日,在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金驹煤电化公司会议室内,来自国内自动化控制软件开发领域的专家和金驹煤电化的技术人员,围绕智慧化电厂改造方案进行热烈讨论。这已是对智慧化电厂改造工作的第五次交流了,随着研讨的一次次深入,项目未来运行的场景已清晰地浮现在技改主要负责人、金驹煤电化电气工程师原海鱼的头脑中……
“‘瓦斯发电+生产数字智慧化+电子围栏+无人值守’这一工作模式,以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为支撑,把11个厂站设备的运行生产数据集中到一个大平台上进行监管调度,通过生产信息的充分共享和生产管理的高度协同,提供主动式安全保障。”谈到智慧化电厂改造项目,一向沉稳的电气工程师原海鱼侃侃而谈。
原海鱼是“原海鱼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领军人,1997年,她在原晋煤集团成庄电厂参加工作,先后在运行操作和检修维护岗位锻炼后,选择了男工一统天下的检修岗位。1999年,原海鱼第一次接触技改项目,将4台锅炉的运行参数全部上传到电脑DCS控制系统集中监控。那个时候,电脑还没普及,什么是程序、什么是控制系统,一大堆听都没听过的字眼摆在了这个学历不高的小检修工面前,“技改迫在眉睫,只能硬着头皮上。”于是,碰到问题就想办法解决,不懂就问,对电脑一窍不通的原海鱼和同事们硬是靠着边学边干的笨办法完成了整个系统的改造和投运。看到整套设备按自己的想法顺畅运行,原海鱼感受到无比的满足。
2004年,成庄的50MW综合利用发电机组的开工建设,施工现场除了设备厂家,还有调试队伍,经验都非常丰富,抓住这个机会,原海鱼发誓要学出个样子。“对于新设备、新技术,不顾一切的学习、吸收、消化,让它成为自己的东西。”设备调试需要72小时,她三天三夜不回家,累了就在办公室板凳上凑合一会儿,出现问题马上进入生产现场,一边自学一边向施工人员请教。为此,她积累了大量的现场工作经验。几次新建项目施工监工的经历,让原海鱼名声在外。
工作中,原海鱼始终追踪电气领域知识前沿,自学了流体力学、热工仪表、计算机编程等专业知识,丰富的知识结构,使她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准确判断,找出症结,解决难题时,能够融会贯通,不断创新,成为公司首屈一指的技术人才。2014年,随着燃煤改燃气发电,金驹公司规模迅速发展壮大,短短几年已有11座瓦斯发电厂站投产运行。面对成倍增长的工作压力,原海鱼带领团队“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先后查处设备缺陷600余条;完成寺河二号井瓦斯电站仪表调试及投运;在沁水寺河瓦斯发电公司汽轮机并网无法调负荷的情况下,短时间内精确查找并排除了故障点;给芦家峪智慧电厂增加了1、2#锅炉汽包水位报警控制逻辑及声光提醒,解决了重要参数控制问题;采用先进的“工业光总线控制系统”OCS将王台热电分公司的消防泵及工业泵控制上传至集中供热系统进行控制,保证了消防及工业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巧妙利用导电滑环可以连接旋转部件和固定部件,同时也可以传输信号和电力的一种特殊性能,完成了燃机厂房屋顶瓦斯泄漏变送器安装方式的改造,在企业内得到推广。
原海鱼团队自成立以来,先后完成45项科技攻关课题,其中4个项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并得到了推广应用。每年为企业节约生产成本及材料费用四百万元,实现了节能降耗和设备的安全运行。
作为公司里的女性工程师,原海鱼非常关心关注女职工的成长和发展。“‘十三五’期间,金驹煤电化相继投运9座瓦斯发电厂站,生产规模迅速扩大。一时间,老人新岗位,新人新知识,太多职工的技能水平已难以适应工作需求。原海鱼女职工创新工作室也在这个时候成立了。”原海鱼说。
金驹煤电化公司“原海鱼女职工创新工作室”成立之初,选拔出7名技术骨干担任培训教师,从各发电区女职工中选拔不同岗位的女职工每年举办不少于两次的集中脱产培训。接受过培训的青工小许说,原海鱼设计了一系列生产现场经常用到的典型电气设备控制原理图,让她们用电子元器件把原理图功能呈现出来,“之前我们只会一些简单的检修工作,连基本的电器元件都认不全,更别说什么功能原理了,是原师傅手把手一点一点教。从慢慢能看懂电气设备控制原理图,再到用实物练习接线,对于一些运行故障做出自己的判断,让我很有成就感。”为提高培训效果,工作室把岗位培训与技能竞赛相结合,以赛促培,以奖促赛,将平时工作中最常见到的问题、最应该掌握的技能、最具有挑战性的内容纳入比赛范畴,让参与竞赛的选手由“考试高手”转变成为真正的“处理问题能手”。培训中,原海鱼把自己多年凝练出的检修岗位 “望、闻、问、切、表”原氏检查法悉心传授,让众多检修青工入门有道。
从2019年起,“原海鱼女职工创新工作室”成功举办了三届集团级电气检修岗位技能大赛,组织了10场培训,9次比武,为企业成功培训各类人才300多人。工作室也从最初单一的技能培训升级成为集学习、培训、科研、攻关、革新、改造为一体的创新型团队。原海鱼女职工创新工作室也被市总工会正式命名为“原海鱼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成为我市首个以女职工命名的创新工作室。“天道酬勤,我的愿望是人人都来做工匠,将普通的技能锻炼到极致,在平凡的岗位创新出优,这才是企业进步的不竭动力。”原海鱼说。